每天早起喝点它,可以借助夏天之力把寒湿连

文小叔说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为什么我会有寒湿呢?

寒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外界侵入到身体内部;一种是体内自己生出来。

从外界侵入到身体,是寒湿生成最常见的情况,因为大部分都是我们“作”出来的:

运动出大汗之后,用冷水洗澡

汗水打湿衣服,不及时更换

洗了头没有擦干就睡觉了

为了显露身材,爱穿露背或是露脐装

这些习惯会让外界大量寒湿之气通过肌肤表层,入侵到五脏六腑。

还有更直接一点的就是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比如为了减肥,每天拿沙拉水果当正餐;天热了爱吃冰淇淋或者喝冰汽水……这些食物会携带着寒气直接进入到脾胃。如果吃的多了,也就成了寒湿堆在身体里。

从外界侵入到身体的寒湿,会在夏季和冬季时,发作的最明显,让人格外不舒服。原因是夏天的时候,我们体内的阳气会跑到体表来,毛孔张开,寒湿之气很容易跑进来。而冬天本就天气寒冷,受到外界环境的牵引,会进一步加重。

另一种情况是阳气比较弱的人,寒湿之气会从内部自己生长出来。

人体的阳气,和天空中的太阳是一样的,有温煦脏腑和四肢的作用。如果阳气虚弱了,寒气会先冒出头来,冻伤了脾阳,让它没有办法运化水湿,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寒湿。因此素来阳虚的朋友,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很明显的寒湿症状。

但不管是上面哪种情况,寒+湿作为世间两大阴邪,在我们身体上的不同部位,都会很明显的表现出阴冷,受寒的症状。

舌苔

仔细看一下舌苔,明显厚腻有齿痕,并且偏白。

上焦寒湿

1.喉咙总是有痰,而且是白痰

2.总是口渴,喜欢喝热水,但却不容易解渴

3.肩颈稍微一受寒,就会感觉到疼痛

中焦寒湿

1.容易腹泻,大便总是不成形

2.稍微吃点生冷的食物,小肚子就会鼓起来,不容易消化

3.小肚子上肉肉比较多,用手摸一摸,总是凉凉的

下焦寒湿

1.月经期间容易痛经,有血块

2.畏寒怕冷,四肢总是冰凉的

3.白带量多,色白带有腥味

相对于湿热来说,寒湿的调理方式会简单一些,总体上要以温阳为主。温阳又分为两个步骤:先温通,再温补。

温通的意思是,让阳气能正常的流通,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先利湿,第二步才是为自己补充阳气。就好像一条满是淤泥,无法流动的小河。一定要先把河里的垃圾、污泥给清理干净了,接着再开水库让干净清澈的水流进去。

温阳之后,别忘了还要为自己健脾,这样是从源头上杜绝了淤泥和垃圾的产生,让身体真正恢复干净轻盈的状态。

借助夏天之力,把寒湿拔出的最佳饮品:姜枣陈皮茶

生姜,辣椒,花椒……都是辛味食物的代表。古人说“辛香四溢”,是说辛味的食物,它的香气是往外散的,有很强行气、发散的作用。所以这些食材都有驱走寒气的作用,只是术业有专攻,每个食材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古代医学著作《珍珠囊》把生姜的功效概括为两点:益脾胃,散风寒。是说,生姜最擅长的是驱表寒和胃寒。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小心吃了一块生姜,它不会从喉咙开始感觉辣,而是先从脾胃升起一股温热辛辣的感觉,之后才会慢慢往上走。

所以生姜对于脾胃虚寒的朋友来说,是一味很好的食材。在中医看来,胃主管食物的腐化,不管我们吃什么东西,都需要胃脏先把它们燃烧煮烂后,才会交由脾运化成水谷精微。

脾胃虚寒的朋友,火力不足始终没办法腐化食物,就会在中焦位置堆积寒湿,阻碍脾胃运化。长期如此,不通则痛,胃痛也就来了。

这时候吃点生姜,它性热,相当于给脾胃加足了火力,让脾胃恢复运行,化去堆积在体内的寒湿,自然也能缓解胃痛。《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姜暖了脾胃之后,辛散的功效会继续往上,传达到肺部。肺主皮毛,能调节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像是风寒感冒初起时的鼻塞、流鼻涕、怕冷等情况,吃点生姜驱走表寒,身体症状能很快的得到好转。

我身边很多朋友一入夏,就会开始喝姜枣茶,一直喝到夏天结束。

生姜和大枣确实是一对黄金搭档,经常一起出现在各种医方里。作为《伤寒论》首方的“桂枝汤”,里面仅有5味药材,其中两味就是生姜和大枣。

生姜和大枣,一个味辛一个味甘。中医讲“辛甘化阳”,它们俩搭配在一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很适合阳虚、寒湿的朋友。

特别是夏天的炎热,加上姜枣茶的温热,内外夹击,可以趁此把冬天的陈寒都赶出去。

本文经授权选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bg/6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