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800413.html
关于“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每到春夏季节野生蘑菇生长格外旺盛,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需慎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具有潮湿土壤适合野生蘑菇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家庭用餐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不采购不明品种的野生蘑菇,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物中。家长朋友们,请您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增强毒蘑菇识别和预防能力,在外就餐时应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兴莲乡中心幼儿园
年3月
毒蘑菇的危害及症状
自然界有许多菇类含有毒素,不宜食用,普通人并不能辨识有毒无毒,最终因误食而中毒。毒蘑菇又叫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种,有毒蕈类约多种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可引起中毒。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按中毒的症状分为以下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神经兴奋型
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光过敏性皮炎型
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常见的毒蘑菇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1)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来食用。(2)不要售卖野生蘑菇。(3)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4)如果怀疑选购的食用蘑菇中混有不同类型的其他蘑菇,就不要购买和食用。(5)不要轻信个人“经验”和民间方法来鉴别毒蘑菇。亲爱的朋友们,野生蘑菇虽然美味,但是在未能辨别情况下切勿采摘食用,以免误食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