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秋季疾病从口入我镇全面加大专项排查整

为全面提升我镇的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今天(9月22日)我镇分别召开了:加强全市食品安全专项电视电话中堂镇分会场会议、中堂镇食品安全专项工作会议等工作会议。就如何排查风险隐患,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等进行全面布置,并要求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立即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会后,相关工作小组分别对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检查,详细检查了食堂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情况;食品加工操作情况;食物留样情况等等。要求学校必须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和指导,严防一切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园!共检查学校3间,幼儿园2间,对存在风险隐患的食堂要求立即整改,对未发现隐患的食堂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下来,我镇将会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和工厂企业食堂、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销售企业的检查力度,进行食品安全和从业人员健康专项排查整治,确保群众欢度国庆。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对于老年人和幼儿,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秋季常见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1、秋季感染性腹泻

又称急性胃肠炎。占秋季传染病总数的60%以上。9月正值中、小学开学,成为了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不吃生食半生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半生、腐败变质及过期食品,做好餐具清洗消毒。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防范食源性疾病发生。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婴儿和老人,如果遇到持续发热、头痛、呕吐、大量水泻、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2、胃肠型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各型病原菌或其毒素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很相似,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一般起病急,腹部不适,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程短,多在1~3d内恢复。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食后在4~24小时感畏寒,体温升高,可达38~39.5摄氏度,恶心、呕吐、腹痛,腹部有压痛,水样腹泻,有时有少量脓血,并有鱼腥臭味。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食后9~20小时,上腹部出现难以忍受的绞痛,腹泻水样大便,可达数十次。

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食后30~分钟,自感头痛、皮肤潮红、呈醉酒状,有荨麻疹样过敏反应。

4、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以婴幼儿发病为多见。食后2~20小时,出现恶心、呕吐、水样或黏液大便,并有恶臭。严重者有高热,昏睡。小儿常出现抽搐、昏睡,甚至出现脱水。

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进食含有葡萄球菌性毒素食物后2~5小时,症状为严重的恶心、呕吐。呕吐物是黏液,有时含血液及胆汁。体温正常或稍升高。

6、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品后2小时~10天,自感视物有复影,眼睑下垂,眼肌和咽肌瘫痪,对话、呼吸感到困难,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

3、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净双手而进食、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都会导致感染。感染者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伴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潜伏期为24—48个小时,一般病情不重,一周左右可痊愈,预后良好,恢复后一般无后遗症。疾控专家指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肠道传染病,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工厂等场所容易引起暴发。

4、宝宝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秋季最常见的一种幼儿腹泻,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中比较高发。

1.腹泻期间不不要禁食,继续之前的饮食,规避新的、生冷的、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也不要强迫进食。

2.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时也应继续吃母乳,还要多吃,补充能量。

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食物,烹饪食物要熟透,饭前便后要洗手。通过确保肉类和其他食物保持在正确的温度,可以预防食物中毒。不应该吃已经被保存超过2小时的食物。

当处理生肉时,洗手是很重要的。也应该确保不吃生鸡蛋,或用生鸡蛋做的调味汁。在野餐或聚会时,食物应用冰冷藏。在外用餐也应小心。

消息来源丨东莞市场监督中堂市场监管分局

编辑丨景文乐乐

校对丨汀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bg/10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