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夏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夏季温度升高后,由于气温和湿度的相继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增强幼儿防范意识,提高预防水平,湾里区幼儿园夏泽分园开展了“预防传染病知识”主题教育活动。

“预防传染病知识”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各班老师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展示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方式以及预防措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剪指甲、多喝水、不吃生冷食物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夏季常见传染病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使全体师幼掌握了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还增强了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各位家长朋友们,快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科普下“夏季常见传染病”吧!

夏季常见传染病

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夏秋季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2~7天,急性起病,发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驰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再经口传播。如水源被该病病毒污染,也可再经口感染。

2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往往可以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

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后,可以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的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都可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或流行,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传播。

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2~5天左右出现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

3

流行性感冒

也就是常说的流感,这是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是高发人群。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在儿童中,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4

麻疹

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冬春季节多发,1到5岁的儿童多发。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如鼻涕、痰、眼泪等。能隐藏10天左右才发病。临床表现: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麻疹患儿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脏损害,如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麻疹脑炎。

5

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到14岁的儿童及少年为高发人群。儿时出过一次水痘的,终身会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染。有大约14天的潜伏期。临床表现: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是5到15岁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能力,潜伏期平均在18天左右。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飞沫、唾液传播。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畏寒,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轻微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腮腺炎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少数患儿出现听力损害。

7

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在5到15岁的人群中高发,冬春交替是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从耳后及颈部开始,很快扩展至胸、背、腹及上肢,一般在24小时左右发展到下肢近端,之后扩展到小腿及足部。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疹后可有脱屑。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如何预防夏季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清洁居住环境,避免误食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粪便管理,及时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并做好消毒清洁,不让蚊蝇有滋生繁衍之处;防止蚊虫叮咬,彻底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

(3)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zz/5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