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的修行防暑,祛湿,健脾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随着中医常识的普及,很多人看到“防暑”、“祛湿”这些词,第一反应就是绿豆汤和红豆薏米粥,不是说完全不对,但是长夏的养生,其实没那么简单!

什么是长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

,长夏,指的是夏至—处暑这一段时节(也有理论认为每个季节的最后18日为长夏)。人体的五脏与五时相应,脾与“长夏”相通应。

长夏常见这些病

长夏之季暑湿盛行,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的升发,而此时又是阳气旺盛的季节,气机受阻,极易导致中暑。长夏天气多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久处湿地、居处潮湿而引起湿邪袭人,湿性重浊,常令人出现头重如裹、昏沉不爽、身体疲惫、四肢酸楚、肌肤不仁、大便黏滞等症状。或由脾阳虚弱,湿困于脾,机体运化无权,致水停湿聚,引起水肿、湿疹等症。长夏的湿度和温度都容易使食物腐败滋生细菌,夏季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也是常见病。

长夏养生从何处入手?

人体的五脏与五时相应,脾与“长夏”相通应。长夏之季,除了防暑、祛湿,最重要的就是健脾。脾为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生存均赖脾胃运化水谷得以实现。

◇心态篇

情志对心脏的影响很重要,心平则气和。如果七情过于强烈,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病。中医里有“思则气结”的说法,在长夏养脾的时节需注意,特别是脑力工作者。忧思过度会影响脾的“升清”机能,引起脾气郁结,运化失常。由于脾属土,所以人们应该效仿土德,凡事秉承中庸,不偏不倚,不急不躁。这样有助于养脾。

◇起居篇

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老幼体弱之人慎用凉水淋浴。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规律,晚睡早起。适宜的室内气候是保障健康起居的重要环节。以调节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不宜长时间室外活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

◇饮食篇

长夏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暑热当令,“暑多夹湿”,人体易感受湿邪,出现面部、头发爱出油、舌苔白腻、大便粘等现象。相应的对策就是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水湿产生。

湿邪有寒热之分,祛湿之前也应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样的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对于寒湿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都是临床常用中成药。可以常吃利水除湿或芳香化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许辛辣、温热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湿久困于体内,就会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对于湿热者,治疗的重点则为清热利湿,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苦瓜有消暑解毒的功效;西瓜可以消暑利湿;番茄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能;黄瓜可以清热、利水、消暑;绿豆能够清热解毒;荷叶清暑利湿。

长夏闷热,人易出汗,所以要特别注意补水,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也可以用健脾、醒脾、消食的中药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北京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防暑方(版),其中建议:

高温高热环境工作或生活人群服用防暑清热饮:藿香3g,菊花3g,乌梅1枚,放入杯中加-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可芳香化湿,清热生津。

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贪凉饮冷过度人群,宜服用防暑和胃饮:藿香3g,炒麦芽6g,大枣1个掰开,加生姜3g洗净切片,一起放入杯中,加-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可解表祛暑,调和肠胃。

◇保健篇

穴位按摩是简便易行的日常保健方式之一。

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每日按揉1-3分钟。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每日按揉1-3分钟。

随手转发朋友圈,

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yf/6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