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6月28日
是默沙东退休科学家和诺奖得主
威廉·坎贝尔博士的90岁生日
他为人类消灭河盲症和象皮病
为默沙东践行“增辉生命”的承诺
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人口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病,比如疟疾、血吸虫等,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几个国家中,曾经流行着两种可怕的疾病——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这两种疾病都被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WHO)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世卫组织的目标是将其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根除。盘尾丝虫病
又称河盲症,通过溪流、河流附近的黑蝇传播,可引起严重瘙痒、视力受损并最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
又称象皮病,通过飞蚊传播,破坏淋巴系统,导致四肢和生殖器肿大。根除这两种疾病的大功臣——伊维菌素,正是由坎贝尔博士和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共同发现的。两人因发现了伊维菌素,和发现了青蒿素的屠呦呦一起,共同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诺奖评审委员会成员汉斯·弗斯伯格教授评价说:“(坎贝尔博士和大村博士的)发现让这两种疾病得病率大大降低,并有望在十年内将它们根除。”
他还介绍说:“两位的发现是医学界的重大变化。不仅为深受破坏性寄生虫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法,还推动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繁荣。你们的发现对全球的影响和对全人类的福祉贡献不可估量。”
坎贝尔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河盲症的治疗疗法。到80年代早期,他和我们公司的穆罕穆德·阿西斯博士(MohammedAziz,年因癌症逝世)一起,与WHO合作,成功设计并落实了河盲症在西非的田野研究。年,默沙东更决定向全球所有被盘尾丝虫感染和受到感染威胁的人群无限期无偿提供伊维菌素,直至河盲症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彻底解决。这些科学家的工作帮助拯救了全球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且每年持续影响逾3亿人。三十多年来,我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模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脆弱群体抗击河盲症和象皮病。点击标题查阅诺奖背后故事:
《传奇的伊维菌素和史无前例的药物捐赠》
坎贝尔博士成就卓越,为人却十分谦虚。他在年的诺贝尔讲座上曾经提到:“最近几周,别人经常问我听到自己获奖后有什么感受。我可以立刻回答:我的心里当即充满了两种情绪,一是高兴和感激,另一种情绪是难过。难过是因为……那么多人为这一新药付出、使它得以成功问世,他们却没有姓名。”生日快乐,坎贝尔博士
您的贡献
也让公司更加坚定了抗击传染病、造福全球患者的决心本文于年6月首发默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