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清明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皮球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直到清朝中叶,这项活动才渐渐消失。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唐朝玄宗爱好斗鸡运动,因此经常会在长安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禁忌
▼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含义都是一样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如何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基本上的程序可以概括为: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4、清明拜山越早越好吗不是,需要根据自己情况。古时提倡最好是在早晨5-7点,即寅时。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提醒朋友们,最好在下午日落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早春昼夜温差较大,注意不要在郊野着凉。
5、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祷词,寄托哀思。
6、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7、扫墓之前需禁食吗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8、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因为墓地是逝者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也对其他祭扫的人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非常不礼貌。
9、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地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所以一般不宜随意拍照留念。
(来源:网络)
宁化人的清明习俗又是怎样的呢?扫墓宁化人称扫墓为“醮(jiào)地”。宁化扫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一种是分为“众家祭”和“自家祭”。“众家祭”为全氏族各家湊些钱(解放前由祠产收入开支)统一购买纸饯香烛和祭品及鞭炮,分成几个组,每组配备一只鸡,一块带骨猪肉,一条干品鱿鱼,茶,酒,米果,水果等祭品和香,纸,烛,鞭炮,分头拜祭本氏族祖墓,但必须先扫开基始祖或远祖的坟墓。“自家祭”是各家各户自行配备祭品和香烛鞭炮,到各家已故亲人坟上扫墓。还有一种形式是小姓小村的同姓氏族人集中起来一起操办。还有的按香火厅宗系进行。
扫墓的程序1.清地:将坟头及地茔堂中的小灌朩,小毛竹,荆棘,什草,淤泥等清除再打扫干浄,再在坟头上培上一些新土。
2.上祭品、压纸钱:首先将鸡放在地茔堂正中,左边放肉右边放鱿鱼,然后再摆上米果水果等,然后将酒杯及茶杯添满茶酒放在墓碑二旁,腊烛点燃插在左右二边,奌燃的香插在墓碑的正前方。再在墓碑顶上压三张洒过鸡血的纸钱,墓肩二侧也各压上一张。
3.拜祭:按辈份大小依次跪拜或双手合十鞠躬,如夫妇同拜必须男左女右。
4.焚烧纸钱冥币同时放鞭炮,再将茶酒洒在墓碑前。
有些氏族在扫墓时还按宗祠祭祖程序进行,祭完后敲罗打鼓回宗祠“吃清明”。
有些地方将扫墓称为“培墓”,在修墓时使祖坟修得像在世人的住屋一般干净,否则,任其杂草丛生,景象衰废,会影响子孙兴旺发迏。随后开始拜祭,将牲醩,菜蔬,米果,干茶等摆放好,向“后土”祭拜后,再烧香拜墓,在坟前烧金银纸,并在纸灰上洒酒,然后鸣炮,随后在碑顶压上一迭白纸,扫墓就结束了。
自殡葬改革,提倡火花以来,扫墓更为简化,只需将坟墓周围打扫干浄,点上香烛摆好祭品,向墓碑三鞠躬就行。有的向墓献上一束花,鞠上一躬就完事。
“吃清明”所谓“吃清明“就是全族人(有的祠只是本族男丁)在祖祠内聚餐,吃团圆饭,共叙宗族兄弟情谊,共瞻发展前景。
在有祠产的氏族不但这一餐办得很丰盛而且凡是参加祭祖及扫墓的宗亲都有分发钱币,名曰“祭拜钱“,”登坟钱“,为了鼓励族人读书识字,将来为祖宗争光,对当时有庠学现在小学以上学历的人都加倍分发。
所有祭祖扫墓会餐等费用开支由祠产收入中支付,无祠产收入的由本族各家各户湊齐或企业家等赞助。(邱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