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cqrbs.net/html/2017/jiaodianxinwen_0211/156.html最近天气炎热,夏天养生,可能很多人会说到的就是冬病夏治。夏日养生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好的养生小窍门,本期《健康面对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为我们谈谈这方面的知识。三伏贴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冬病夏治方式,每到夏天,很多人都提到了冬病夏治这个话题,到底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能够夏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又值冬季气候寒冷,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造成一些慢性咳喘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借助天地之气,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三伏天的天灸就是最好的冬病夏治方法之一。三伏天灸就是大家熟悉的冬病夏治之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三伏天灸”是以中医“冬病夏治”原理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在人体阳气最旺,同时借助大自然的阳气,使经络腧穴更为敏感,辛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最大限度地鼓舞人体正气,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伏贴适宜人群包括:①肺系相关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肺气肿等)、慢性咽炎、感冒等病症防治。颈椎的问题,背部酸痛,也能贴三伏贴吗?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三伏贴适宜人群包括②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③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等急慢性妇科疾病。④其他类:失眠、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夜尿症、遗尿等。其中针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感冒等肺系疾病的疗效较明显。什么人群不适合三伏天灸?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不适宜人群:①孕妇不宜进行天灸;②体温超过38度患者不可天灸;③婴幼儿皮肤细嫩,建议二岁以下慎行天灸治疗;④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三伏天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对治疗肺系疾病更为有利。今天的三伏天分别为:初伏:7月16日,中伏:7月26日,末伏:8月15日;再加上7月6日和8月5日两次加强伏。还有什么方式也是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治疗一些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许多人将“冬病夏治”等同于“三伏天灸”,其实不然。除了天灸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冬病夏治。呼吸道、脾胃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趁着三伏天,将“冬病夏治”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过,并非人人都适合冬病夏治的养生法。中医特别讲究阴阳平衡,不足就要补,但补充的同时切忌过犹不及。如果本身体内阳气足够,或者属于湿热、阳亢体质,则不适宜跟风“冬病夏治”,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冬病夏治之前,要先做体质辨识。阳虚、气虚的人最适合在夏天“养阳”。这两类人也很适合这种养生方式。气虚、阳虚体质的临床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畏冷,手足不温,喜饮热食,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或舌淡胖嫩,脉沉迟。这两类人群平时日常起居要怎么保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1.晒太阳。晒太阳是国医大师邓老的养生方法之一。晒太阳也是很好的补阳方式,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体质。时间:上午9~10时和下午5时左右,晒太阳时间每天约半小时左右,以自身觉得舒适感,微微出汗为度。部位:晒头顶、晒后背、晒四肢、晒手脚。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2.多运动。其实运动也是一种极好的养生方法,很多人都忽略了。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合适的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阳气。庄礼兴说,散步、慢跑、游泳、爬山以及太极拳、八段锦,对于阳虚、气虚的人来说,长期坚持养阳效果更好。不过,夏天运动避免暴晒,早晨或傍晚运动更好,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艾灸适合冬病夏治吗?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艾灸也是很好的冬病夏治的一种养生方法,夏天可以用艾灸悬灸关元、足三里、大椎等穴位,这些都是适合补阳气的保健穴位。饮食方面,气虚阳虚的人群要如何调理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气虚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阳虚体质可多食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比如黄瓜、藕、梨、西瓜等。进食补气、补阳的中药材要身体耐受、吃了觉得舒服,没有不适为度,要根据体质状态调整饮食频率。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普通大众,夏季养生有什么方法?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饮食原则:少苦多辛,多吃粥。增加辛味来滋润肺,如生姜、香薷等。夏天气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坚持以“清”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夏季饮食不要过多进食寒凉、冰冻之物,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夏天天热易多汗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多食一些酸味之品,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可以生津止渴。湿为夏之主气,故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夏季补养还需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而药粥食疗既可以健脾开胃,又可补充由于盛夏酷暑,人体汗出较多而丢失的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在空调房里也会中暑吗?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中医讲的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阳暑:高热的天气,人在暴晒之后出现发热、口渴、头晕、胸闷等,这种因为感受了暑热之邪产生的症状,一般来说归为阳暑的范畴。类似于西医所说的热射病。阴暑:阴暑常常是由于人们错误的解暑方式引起,如大汗后冲凉、贪凉、长期喝冷饮及冰镇食物,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等,尤其是暑热天气从室外回来后立即冲凉或吹空调喝冷饮,最易导致寒湿之邪阻遏气机,暑热不得散而出现头痛恶心、四肢酸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阳暑和阴暑各自的发病原因不同,应该怎么处理?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降温和补水最重要。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并喝些淡盐水以降暑散热。如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医院就医。预防方面:在外出工作活动时最好能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时以后到下午4时以前尽量避免外出,不得不从事高温作业时,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盛夏午间的停车场、运动场,通风不好的低矮老房、出租屋,以及热得发烫的汽车内,也是大家必须警惕的“中暑高发区”。并做好防晒工作。日常可以喝一些祛暑的食物及饮品如:西瓜、冬瓜汤、绿豆汤、荷叶水、酸梅汤等等。对于阴暑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可以用藿香正气制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丸、藿香祛暑胶囊等该如何选择?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上述中成药的组成基本都是“藿香正气散”的方子:藿香、大腹皮、紫苏叶、甘草、桔梗、陈皮、茯苓、厚朴、白术、法半夏、神曲、白芷等,功效都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药物的剂型,其中,藿香正气水由于里面添加了乙醇即酒精,在所有剂型中藿香正气水的起效最快,但对老人、小孩、孕妇、开车或对酒精过敏的人群,以及在服用其他不能和酒精同服的药品如头孢类、甲硝唑等,这类人群都建议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与藿香正气丸的起效时间类似,且不含酒精,对有阴暑的人群可以服用,对小孩无法服用丸剂的话可以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祛暑胶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香薷及丁香,加强祛暑湿的作用。预防: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控制好空调温度,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者要多起身走动,适当开展户外活动;空调环境尽量少穿露肩衣,更不能露宿野外;饮食要注意节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虚弱更易受损;同时要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进行冷水淋浴;尤其要避免日晒后马上冲凉或冲洗手足、洗脸,应注意稍作休息后再冲洗。并不是所有中暑都能用藿香正气丸,只有阴暑才能应用。如果是因为暴晒之后脱水、散热功能障碍出现的这种中暑,服用藿香正气丸可能会没有太多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版权声明:版权归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台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