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物中毒高发多学几招能保命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最近气温逐步升高

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

食物中毒风险逐渐增大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

这些知识您得知晓

01PART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02PART食物中毒的类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

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食品贮存不当,受到真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污染的真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霉变谷物食物中毒等。

03PART食物中毒的特征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04PART如何防范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集体用餐食材选择要谨慎

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农村自办宴席、大型会议和庙会涉及到的集体用餐严禁加工野生菌、发芽土豆、四季豆、河豚鱼、病死畜禽及制品等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供食用。

不要误食毒蘑菇

不要采摘不熟悉的野生菌加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菌时,不要购买当地群众不常食用的品种,不要购买霉变和不认识的野生菌,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食用野生菌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医院就诊。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居家及集体用餐食品要低温储藏,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凉菜加工须注意加工过程的卫生,生熟食分开,不要食用生食海产品、生韭菜、生薄荷等容易被细菌污染的生食品。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餐、隔夜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防止细菌污染。加工食物和进餐前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注意洗手,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变色、变味、霉变、包装破损以及价格异常的食品,不吃发芽土豆、未煮熟的四季豆、病死畜禽及制品等。购买生肉时,要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图章。

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图章。

外出就餐要注意

外出就餐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卫生状况好、安全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时应索取有关票据。就餐前要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餐桌上出现一些塑膜包装的套装小餐具,是由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清洗消毒的,套装消毒餐具包装膜上应标明餐具清洗消毒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电话、消毒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jx/5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