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养生秘笈

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前后正值仲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寒冷的北风过去,温暖的东风吹来,冰冷干裂的大地浸润在细柔的春雨中;嫩蕊商量细细开,还未开到荼蘼,一切刚刚好;甩掉冬衣的人们,头戴柳枝,踏青赏春。这是一个活泼、生长、生发的生命季。

清明时节养生坚持三清:1、清心气: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清明节祭拜祖先时,很多人会睹目思人,产生悲伤忧郁的情绪,但是过度的沉思在悲伤里,会导致情志抑郁,阻滞气机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要注意稳定情绪,心境要畅达。可以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2、清肺气:清明节气是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高发时期,要坚持到室外、公园、河边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并适当运动,给自己的肺脏换换气。3、清肝气:中医一直强调“春季养肝”的说法。但清明时节养肝切不可对肝脏进补,反而要清肝气。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影响脾胃,还可能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各种疾病。清明饮食知多少:1、饮食要以清补祛湿为主:清明节气雨水多,比较容易湿邪入侵,所以平常的饮食中要清补祛湿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体内的湿气,身体就会感觉轻松很多,如薏苡粥、银耳汤等。2、多吃养肝、利脾胃的食物:春季是保养脾胃的好时机,在食物上要“增甘减酸”可以很好的养好脾胃,春季容易肝火旺盛,所以平常吃些养肝的食物来降肝火,如菠菜、荠菜等。3、多吃生鲜水果和蔬菜:春季要补充水分,除了日常要多喝水之外,也可以通过多吃生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水分和身体所需的营养,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如甜橙、菠萝等。穿:春捂“原则”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前后,气温仍然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此时不要骤减衣衫。那么,如何穿衣才能避免受风寒侵袭?专家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这时人体血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较大的舒张与收缩波动。此时如果不注意捂,会造成血流和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黏度高和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形成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气温高于15℃就不用捂了。对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15℃是人体适应的临界温度,也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此时,衣着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住:宜晚睡早起

从气象学上来讲,连续5日平均气温高于10℃,才表示进入春天。每年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都在12℃以上。可以说,清明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真正来了。这个时节,应该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耗伤阳气或阻碍阳气的行为皆应避免。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适当晚睡一点儿、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阳气而舒畅怡然。这是清明过后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并非起得特别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的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一般来讲,应在23时左右睡觉,7时左右起床。

行:宜动不宜静

“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因此,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多位养生专家建议。此时自然万物都处于生发状态,人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外出活动。不过,老年人早上锻炼不宜太早,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此时,很多人会选择赏花踏青。虽然美景常常让人流连忘返,但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花粉、飞絮随风飘扬,非常容易使过敏体质的人产生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鼻腔发痒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尽量戴口罩、墨镜等,必要时带上防止过敏的药物。同时要保持室内干净、干燥,做好通风,按时清洗、晾晒被单。

特殊声明:以上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bg/7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