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要点

e周资讯干货满满的尼日利亚SONCA http://www.gulonglong.com/nrlyjjj/19439.html
e周资讯干货满满的尼日利亚SONCA http://www.gulonglong.com/nrlyjjj/19439.html

第二十三课时营养与食品安全——营养学基础知识要点

体格、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包括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一、营养素

(一)营养和营养素的概念

1、营养基本概念

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的概念

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身体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人的必需物质。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7大营养素)

(二)营养素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

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中有的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mg以上者,称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7种;

微量元素是指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8种,此外,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有14种:包括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三)植物化学物

按照植物化学物的结构或功能特点等分类,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多酚、蛋白酶抑制剂、植物雌激素、硫化物、单萜类、植酸等。

(四)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人量、可耐受最高摄人量、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特定建议值。

1、平均需要量: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由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订推荐摄入量(RNI)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人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人量。亦可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4、可耐受最高摄人量: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5、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指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摄入范围,该范围可以提供人体对这些必需营养素的需要,并且有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危险,常用占能量摄入量的百分比表示。

6、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建议摄入量):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慢性病一般涉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心肌梗塞以及某些恶性肿瘤。

7、特定建议值:

营养素以外的某些膳食成分,具有改善人体生理功能、预防慢性疾病的生物学作用。某些疾病易感人群膳食中这些成分的摄人量达到或接近这个值时,有利于维护人体健康。

二、能量和宏量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来满足人体的需要,也被称为产能营养素。蛋白质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产生能量,也可以为构建机体的组织提供原料。

“能”国际上制订统一的单位,即焦耳(joule,J)或卡(calone,cal)。

1kcal=4.kJ;lkJ=0.kcal;

0kcal=4.MJ;1MJ=kca

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一)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经消化产生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后,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存在肝脏和肌肉。

肌糖原是骨骼肌随时可动用的贮备能源,用来满足骨骼肌的需要。

肝糖原也是一种贮备能源,主要用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1、碳水化合物分类:根据分子聚合度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三类。详记(表7—1)

2、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指分别摄人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

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

3、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65%。膳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粮谷类食物一般含碳水化合物60%?80%,薯类含量为15%?30%,豆类为40%?60%。单糖和双糖的来源主要是蔗糖、糖果、甜食、糕点、甜味水果、含糖饮料和蜂蜜等。

(二)脂类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能量的40%?50%来自体内的脂肪,其中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所转化成的脂肪。在短期饥饿情况下,则主要由体内的脂肪供给能量。

1、脂类的组成和分类

(1)脂肪:指中性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故称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约占脂类的95%。脂肪大部分分布在皮下、大网膜、肠系膜以及肾周围等脂肪组织中,常以大块脂肪组织形式存在。

(2)脂肪酸: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常见的分类如下: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可分为:

长链脂肪酸含碳原子14?24个。

中链脂肪酸含8?12个碳原子。

短链脂肪酸含2?6个碳原子。

按脂肪酸饱和程度可分为:

饱和脂肪酸,其碳链中不含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其碳链中只含一个不饱和双键;

多不饱和脂肪酸,其碳链中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分类:

按脂肪酸空间结构可分为:

顺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

反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3)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

磷脂:是含有磷酸根、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合物。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类。主要形式有甘油磷脂、卵磷脂、神经鞘磷脂等。

甘油磷脂存在于各种组织、血浆,并有小量储存于体脂库中,它是构成细胞膜的物质并与机体的脂肪运输有关。

卵磷脂又称为磷脂酰胆碱,存在于血浆中。

神经鞘磷脂存在于神经鞘。

糖脂:是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乙醇的化合物。糖脂包括脑苷酯类和神经苷酯。

类固醇及固醇: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化合物。类固醇中含有自由羟基者为固醇。

2、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4)增加饱腹感

(5)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6)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3、必需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ɑ-亚麻酸两种。

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有:

(1)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参与胆固醇代谢。

(4)参与精子的形成。

(5)维护视力。

4、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及脂类食物来源:见表7-2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3%~19%)及硫(0%?4%);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磷、铁、碘、锰、硒及锌等元素。

2、分类:

(1)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2)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3)不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3、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6.25

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g)×6.25×%

4、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需氨基酸(三种氨基酸的定义为重点)。

表7-3重点记忆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蛋白质未经消化不易吸收。一般食物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后方能被吸收。由于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质的酶,所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胃内消化蛋白质的酶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最适宜作用的pH为1.5?2.5。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氮平衡常用于蛋白质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氮的摄入量和排岀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B=I-(U+F+S)

式中,B:氮平衡;I:摄人氮;排岀氮(U:尿氮;F:粪氮;S:皮肤氮)。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身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供给能量。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蛋白质互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

(2)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

(3)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成人按每天0.8-1.Og/kg的标准摄入蛋白质即可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按提供的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人量的10%?1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版)指出:成年人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RNI)为:男性65g/d,女性为55g/d。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中,主食谷类含蛋白质10%左右,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含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

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奶类(牛奶)一般含蛋白质3.0%?3.5%,是婴幼儿除母乳外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肉类包括禽、畜和鱼的肌肉。新鲜肌肉含蛋白质15%?22%,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一般要求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应占膳食蛋白质总量的30%?50%。

三、微量营养素

(一)维生素

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按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中主要有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钴胺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二)矿物质

人体内的元素除碳、氢、氧、氮以有机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矿物质。

矿物质又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人体内含量较多,需要量较大的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钠、钾、磷、氯、硫共七种。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包括铁、碘、锌、硒、铜、锰、铬、钴共8种。

锰、硅、镍、硼、钒属于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氟、铅、镉、汞、砷、铝、锡和锂为具有潜在毒性,且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

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非可溶性膳食纤维。

前者包括部分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膳食纤维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的作用。

(一)膳食纤维的功能

(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2)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

(3)预防胆石形成

(4)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

(5)防止能量过剩和超重与肥胖

(6)维持血糖正常平衡,防治糖尿病

(二)参考摄入量

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AI)为25g/d。

(三)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粒(小麦、大米、燕麦、小黑麦、小米和高粱等)、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等。整谷粒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包括抗性淀粉和不可消化性低聚糖,同时还富含营养成分和一些植物化学物质(如多酚化合物、植物雌激素和植物醇等)。麸皮和米糠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柑桔、苹果、香蕉、柠檬等水果和白菜、甜菜、苜蓿、豌豆、蚕豆等蔬菜含有较多的果胶。

第二十四课时营养与食品安全——

平衡膳食、保健食品、食品安全

知识要点

一、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在营养学上,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身体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10%?15%,脂肪提供的能量占20%?30%。

(一)食物的分类

食物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

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

包括肉、禽、鱼、奶、蛋等。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

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

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

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二)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

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模式及实践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6条,适合于2岁以上的正常人群。

特定人群包括中国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更正课本错误点:大豆及坚果类:25~35g

1、谷薯类食物位居底层,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g,薯类50?g。

谷类食物是人体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制米面。

全谷物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薯类的摄入可改善便秘。

2、蔬菜类和水果类居第二层,每天应分别摄入?g和?g。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餐餐有蔬菜,每天至少?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蔬菜水果提供丰富的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

3、畜禽肉、水产品、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分别应摄入40?75g、40?75g和40?50g。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

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痩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的,主要由肝脏合成。人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约1?1.2g,是人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二是外源性的,即通过食物摄入,仅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7?1/3。

4、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液体奶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25?35g的大豆及坚果类。

奶类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2和钙。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约为3%?4%。

5、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

版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休活动等因素影响。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身体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0?ml(约7?8杯);

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

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

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蛋,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每天摄取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膳食宝塔。

(三)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1、备孕妇女膳食指南

(1)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

(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3)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孕期妇女膳食指南

(1)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2)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5)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3、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1)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2)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3)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4)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

(5)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4、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5、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2)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4)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6、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5岁)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7、学龄儿童膳食指南(6?17岁)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8、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1)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2)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3)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4)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9、素食人群膳食指南

(1)谷类为主,食物多样;适量增加全谷物。

(2)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每天50?80g;选用发酵豆制品。

(3)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4)蔬菜、水果应充足。

(5)合理选择烹调油。

二、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保健食品的分类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类:

1、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的功能设置要符合以下原则:(1)以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满足群众保健需求、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

(2)功能定位应为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3)功能声称应被科学界所公认,具有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功能名称应科学、准确、易懂。

(4)功能评价方法和判断标准应科学、公认、可行。

(5)功能调整和管理应根据科学发展、社会需求和监管实际,按照相关程序,实施动态管理。

3年起,我国确定保健食品的功能共有27项。

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分功能、改善皮肤油分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和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3、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备案、注册和审评制度

保健食品注册,是指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等相关申请材料进行系统评价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

保健食品备案,是指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将表明产品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的材料提交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公开、备查的过程。

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幵、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3)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

(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1、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适用于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

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是在相应年龄段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对部分营养素进行适当调整的一类食品,单独食用时即可满足目标人群的营养需求。

适用于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的人群,并可满足人群对部分营养素的特殊需求。

3、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

该类产品应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按照患者个体的特殊医学状况,与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普通食品配合使用。

(四)如何看待和选择营养和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要相信“疗效”、“速效”的字样

2、选择保健食品,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

3、学会理性购买保健食品

4、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蓝色草帽样标志和批准文号,一定要到正规的经销场所(如大型超市、卖场、连锁药房等)购买。

辨别保健食品真假可以登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网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bg/5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